烟雾探测器在地铁/高铁车厢的防火防灾应用中需满足高可靠性、抗干扰性、快速响应和环境适应性等特殊要求。以下是关键应用方案和技术选型建议:
一、车厢火灾风险特点
火源类型:
电气火灾(线缆短路、电池热失控)。
乘客携带物品燃烧(锂电池、易燃液体)。
设备过热(空调、逆变器)。
环境挑战:
高速气流(车门开关、空调通风)。
振动、电磁干扰(牵引系统)。
高湿度/冷凝(温差变化大)。
2. 关键性能指标
响应时间:≤10秒(满足EN 50121-3轨道交通电磁兼容标准)。
防护等级:IP65(防喷水、防尘)。
抗振动:符合IEC 61373(10Hz~150Hz随机振动测试)。
三、部署方案设计
1. 空间覆盖策略
客舱顶部:每节车厢布置2~4个点型探测器(间距≤7.5m)。
设备舱/电气柜:采用线型感温+吸气式探测器复合探测。
座椅下方:微型探测器(如Memscap的MEMS烟雾传感器)。
2. 抗干扰设计
动态气流补偿:探测器内置风速传感器(如Siemens OSID的FlowDynamic技术)。
多传感器融合:烟雾+CO+温度三参数联合判断(减少误报)。
3. 系统集成
联动控制:
触发车厢紧急照明、门控系统。
联动空调切换至排烟模式(EN 12101-3)。
数据传输:
通过MVB/WTB总线实时上传至司机室FAS系统。
四、运维与测试
日常维护:
每月清洁光学窗口(防积尘)。
每半年用烟雾测试剂(如Solberg TF-6)校准灵敏度。
故障诊断:
通过车载TCMS系统实时监控探测器状态。
应急演练:
模拟锂电池燃烧场景测试联动响应(建议每季度1次)。
五、未来趋势
分布式光纤测温:监测车厢线缆全程温度(DTS系统)。
气体成分分析:检测锂电池热失控释放的HF气体(如Drager传感器)。
乘客端预警:通过车厢PIS系统推送逃生指引(需联动烟雾定位)。
通过上述方案,可在车厢复杂环境中实现极早期预警(阴燃阶段)和准确定位,同时满足99.9%的可用性要求(MTBF≥100,000小时)。实际选型需结合列车制式(地铁/高铁/磁浮)和运营环境(地下/高架)调整。
24小时为您服务,解决您的需求分享您的疑惑,让您无后顾之忧!
![]() | 电话:021-51090861 邮箱:office@v-tecfire.com 传真:021-37560538 邮编:210040 地址:上海市奉贤区航南公路6400号第2幢三楼 |
一起携手,以创新技术,消除火患,共筑社会安全。诚招代理共创未来!